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8, Vol. 40 Issue (3): 292-296   PDF    
刘湛恩研究综述
曾艳, 谢长法     
西南大学 教育学部, 重庆 400715
摘要: 刘湛恩(1895—1938),是我国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沪江大学首任华人校长。自1938年以来,学界陆续开展对刘湛恩思想与活动的研究。大体来说,学界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刘湛恩爱国活动进行概括并歌颂其爱国主义精神;对刘湛恩的教育思想与实践活动进行分析;对刘湛恩与沪江大学的关系进行探讨。有关刘湛恩的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和深入,但仍存在一定的研究空间。
关键词: 刘湛恩     思想与活动     研究综述    
A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Studies on Herman C.E.Liu
Zeng Yan, Xie Changfa     
Faculty of Education,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 Herman C.E.Liu(1895-1938), one of the well-known patriotic educators in modern China, is also the first Chinese president of Shanghai University.The educational circles have begun to study the thoughts and activities of Herman C.E.Liu since 1938.Some explored Herman C.E.Liu' patriotic activities and eulogized his patriotism, some studied the topics in his educational thoughts and activities, others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m and Shanghai University.Their research achievements are fruitful and in-depth, but there is still room for further study.
Key words: Herman C.E.Liu     thoughts and activities     literature review    

刘湛恩是抗日战争中唯一被日伪汉奸杀害的大学校长, 在短暂的一生中, 他怀抱“教育救国”的理想, 为抗日救国和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实, 对刘湛恩的研究, 自1938年他牺牲后就开始了。早期主要是其家属、沪江大学师生和社会人士等常常发文, 以介绍刘湛恩的生平, 歌颂他为沪江大学所做出的贡献, 弘扬其爱国主义精神。上世纪90年代以来, 刘湛恩研究逐渐升温, 其爱国精神与活动、教育思想, 以及他与沪江大学的关系等成为研究的热点。据统计, 自1992年来, 相关文章至少有34篇; 涉有介绍和研究刘湛恩的著作近20部, 包括相关的学术著作、文史资料、纪念集和文集等。此外, 有关刘湛恩的纪念活动也多次举办。总之, 刘湛恩研究显示出研究视野逐渐开阔, 研究更加深入的态势。

一、刘湛恩爱国主义精神和活动的研究

1937年11月12日, 中国军队撤离上海, 整个上海沦陷, 租界成为孤岛。各救亡组织的不少负责人陆续去往内地, 但因工作原因留在上海的刘湛恩, 始终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毅然坚守在抗日救亡工作的第一线。1938年4月7日, 他因屡次拒绝担任伪教育部长一职, 遭歹徒袭击, 壮烈牺牲。“爱国”一直是刘湛恩心中的一根红线, 他常以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福祸避趋之”明志, 也用生命诠释了这句话。他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精神赢得了世人的崇敬。因此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较其他方面的研究略显丰富。

(1) 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自1938年以来, 刘湛恩的家属及后人、沪江大学师生和社会人士等常常发表文章, 通过简述刘湛恩生平, 介绍刘湛恩的爱国活动和经历。这些内容虽简略, 但表达了对刘湛恩的敬佩之情, 颂扬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如, 邹韬奋在《敬悼不受伪命的刘湛恩先生》一文中, 赞扬刘湛恩是“为国努力而死, 是拒绝伪命而死; 刘先生的死是光荣的死, 是等于为国牺牲的战士的死”[1]。在1939年4月刘湛恩逝世一周年时, 他的夫人刘王立明发表了《先夫刘湛恩先生之死》, 以及刘良模在《社会科学》上发表的《爱国教育家刘湛恩博士》(1983年)和刘云天在《教育与职业》上发表的《赤诚印寸心浩然天地间—记中华职业教育社早期社员、著名教育家、职业指导专家刘湛恩》(2012年)等。此外, 章华明在《春秋档案》上发表的《沪江校魂刘湛恩遇刺案》(2010年)和俞可在《上海教育》上发表的《刘湛恩:以鲜血书写沪江精神》(2012年)等主要纪念刘湛恩英勇就义, 为国捐躯的事迹。另外, 韩晗在《长江文艺》上发表了《大智大义刘湛恩》(2011年), 则是以随笔的形式来阐释刘湛恩的大智大义。

近年来, 部分学者着眼于研究刘湛恩为抗战所做的具体努力和活动, 视野逐渐扩大, 开始关注国际舞台上的刘湛恩, 研究更加详细、深入和透彻, 资料搜集更加齐全和完备。这其中以章华明的《刘湛恩与非战建设运动》和章华明、王细荣的《刘湛恩与国民外交》两文最为突出。在《刘湛恩与非战建设运动》中, 作者论述了刘湛恩组织并参加非战建设运动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其主要活动:倡议各界领袖订立“国民非战公约”, 成立“非战运动大同盟”; 并通过论述刘湛恩从主张“读书至上”“理性爱国”转向积极支持并参与抗战, 突出其爱国思想的前后变化[2]。在《刘湛恩与国民外交》一文中, 作者主要通过参与创建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上海国际友谊社等民间国际组织, 出席重要国际会议, 注重沪江大学国际人才的培养三个方面的论述, 来探究刘湛恩为抗战爱国所做的努力[3]。此外, 周蕾在《一位赤诚的爱国者——记沪江大学校长刘湛恩》一文, 强调“爱国是贯穿他一生的主线”, 从留学时积极维护国家利益到作为一个教育者坚持教育救国思想, 再到九一八事变后他挺身而出, 坚守岗位直至生命结束, 展现了“一位中国基督教徒教育家的民族气节”[4]; 周小燕在“上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研讨会”上发表了《试论抗战时期沪江大学校长刘湛恩》, 文中简略论述了抗战时期的刘湛恩一边主持校政, 一边积极从事抗日活动, 提出要弘扬刘湛恩的爱国精神, 纪念革命烈士[5]

(2) 报纸文章。进入21世纪以来, 许多报纸刊载了相关文章, 以纪念和弘扬刘湛恩的爱国精神。尤其是《杨浦时报》先后刊载了《威武不屈的爱国教育家——沪江大学校长刘湛恩传略》(2011年5月19日)和《沪江大学校长刘湛恩宁死不做汉奸》(2014年7月29日)等6篇文章; 《中国民族报》在2011年4月5日刊载了李亚丁的《爱国基督徒刘湛恩》;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 《新闻晨报》在2015年7月22日刊登了纪念刘湛恩的文章:《他是抗战中唯一被暗杀的大学校长》。

(3) 有关著作和文史资料中的研究内容。在著作方面, 主要有王立诚的《美国文化渗透与近代中国教育——沪江大学的历史》, 其中专列“抗日救亡运动中的刘湛恩与沪江大学”一节, 论述了刘湛恩组织和带领沪江大学师生共同参入爱国救亡活动和运动[6]; 另外, 邵雍在《社会史视野下的近代上海》一书中, 列有“刘湛恩与上海抗日救亡运动”一节, 论述刘湛恩在1931—1938年里为抗日救亡所做的努力[7]。相关文史资料中, 收集和记载了许多有关刘湛恩的爱国活动。这些内容的学术价值虽然不高, 但由于其对刘湛恩生平活动有较为详细地记载, 对他爱国主义精神和活动多有叙述, 所以为后人了解刘湛恩、研究学习其思想和精神提供了诸多便利与帮助。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主编的《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统战工作史料专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年)一书中, 收录了屠良章的《刘湛恩先生生平事迹》。武汉市蔡甸区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主编的《蔡甸区文史资料·总第10辑抗日烽火忆汉阳》(武汉:武汉市蔡甸区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出版, 1995年), 收录有郑景贤的《抗日英烈刘湛恩博士》等。

二、刘湛恩教育思想的研究

刘湛恩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 他的教育思想也十分丰富。在赴美留学期间, 他坚定“教育救国”的信念, “弃医从教”。1922年2月学成回国后, 刘湛恩献身于我国教育事业, 特别是致力于职业教育和公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据统计, 有关刘湛恩教育思想研究的论文, 至少6篇。

(1) 职业教育思想研究, 主要有王立诚的《刘湛恩与近代职教运动》, 谢长法的《刘湛恩与近代职业指导运动》和《刘湛恩的职业指导思想》。王氏的《刘湛恩与近代职教运动》主要以刘湛恩在各个阶段重要的职业教育活动为落笔点, 以时间为序论述刘湛恩在学生时代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与早期活动, 及担任沪江大学校长后, 继续探索职业指导思想, 并付诸实践[8]。谢氏的《刘湛恩与近代职业指导运动》一文强调刘湛恩是“一星期职业指导运动”的主要领导者、推进职业指导运动的重要实践者和职业指导理论的积极探索者, 对刘湛恩的职业指导运动和实践活动进行了深入研究[9]; 《刘湛恩的职业指导思想》则主要分析他在职业指导理论方面的建树, 对刘湛恩职业指导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 突出刘湛恩在中学职业指导和升学指导及职业心理测验方面的思想特色[10]。以这两篇文章为基础, 谢氏在其《中国职业教育史》的《刘湛恩:优秀的职业指导活动家和理论家》一节, 再次阐述刘湛恩在职业指导实践上的贡献和职业指导理论方面的成就[11]。此外, 陈锦秀的《刘湛恩职业指导思想的现代科学性及启示》一文, 则是从当代职业生涯教育发展角度分析了刘湛恩职业指导思想的现代科学性和发展性, 指出刘湛恩的职业指导思想具有“人与职相匹配”的指导原则、“定量化分析”的指导方法、“动态生涯发展观”的指导思想、“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职业价值观、针对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并揭示刘湛恩职业指导的现实科学性和启示[12]

(2) 公民教育思想研究, 有李毅红、于玲玲的《刘湛恩公民教育思想研究》一文。由于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仍对国事态度冷漠, 缺乏民族意识和公民意识, 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遂发起公民教育运动, 拥有强烈爱国热情的刘湛恩也意识到必须唤醒民众的政治观念和公民意识。所以, 当时刘湛恩作为该会的教育总干事, 积极组织、领导了公民教育运动。《刘湛恩公民教育思想研究》一文, 首先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刘湛恩提倡公民教育思想的原因; 再对其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做充分的论述和分析; 最后对刘湛恩的公民教育思想做出了评价, 认为其公民教育思想对当时“唤醒国民的权利与责任意识、投身救国图强的滚滚洪流,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并对当今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启示[13]

不仅如此, 刘湛恩在心理学上也有一定的贡献。早在国外读博期间, 他就十分重视对智力测验的研究, 并在桑代克指导下完成的《非言语智力测验在中国的运用》博士论文, 为日后从事心理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王勇、陈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刘湛恩的教育心理学家形象侧影》一文, 简述了刘湛恩在心理学上的造诣, 对刘湛恩探索智力测验的过程进行了梳理, 指出其智力测验在公民教育和职业教育中的具体运用[14]。此文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刘湛恩为教育做出的贡献。

三、刘湛恩与沪江大学的研究

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收回教育权”运动, 要求各教会大学在中国政府注册立案, 由中国人自己担任校长。沪江大学原校长魏馥兰主动辞去校长一职, 积极支持沪江大学向中国政府立案。1928年1月, 沪江大学校董会聘请年仅32岁刘湛恩担任沪江大学第一任中国籍校长。任职期间, 他对沪江大学进行了多方面的革新, 使沪江大学辉煌一时。正是如此, 有关刘湛恩与沪江大学的研究开始较早, 成果相对丰硕。据统计, 这方面的论文至少7篇。

早在1939年, 沪江大学同人就写有《刘校长与沪江大学》一文, 其中主要介绍刘湛恩担任校长的经过, 叙述他对沪江大学各方面的改革和管理措施[15]49-53。此文简短, 尚欠深入。1992年12月, 周川的《刘湛恩与沪江大学》一文, 主要从消减宗教影响、创办商学院、关爱帮助学生和为国献身这四个方面, 论述了刘湛恩对沪江大学的改革, 从而展现他作为一位爱国校长的治校理念[16]。但由于资料有限, 该文只是叙述了刘湛恩担任校长期间为沪江大学的发展所做出的主要贡献, 其更多资料需要我们去搜集, 更多事迹值得我们进一步挖掘。

在刘湛恩对沪江大学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中, 图书馆建设是其重要的一项。有关此方面的研究主要有王细荣、章华明的《刘湛恩与“沪江模式”下的图书馆》。此文主要论述了学术化、人格化、平民化及职业化的“沪江模式”下的沪江大学图书馆建设:“建造独立的图书馆大楼, 发展沪东公社民众图书馆, 创办沪大国际关系图书馆、城中区商学院工商图书馆、国际教育图书馆和为基督教领袖、校友服务的流通图书馆等专业图书馆, 加大图书馆中文文献建设力度”, 指出建设沪江大学系列图书馆, 是刘湛恩在沪江践行其办学理念, 倡导“中国化”改革的结果, 反过来这些图书馆又是刘湛恩实现他的办学理想之重要保障[17]。此外, 王细荣还发表了《“湛恩纪念图书馆”的前世今生》, 主要介绍刘湛恩纪念图书馆发展史, 分析其发展演变的过程[15]278-282, 使人们对“湛恩纪念图书馆”的教化意义有更清楚的了解。

刘湛恩能够担任沪江大学的校长, 并非偶然, 而是有着深刻历史根源。章华明和曹仁力发表的《历史选择了刘湛恩——刘湛恩就任沪江大学首任华人校长始末》一文, 利用了大量的档案资料, 并进行了实地调查和访问, 所以较之前人的研究, 更加具体和细致。在文中, 作者通过刘湛恩的家庭及文化背景、受教育经历及宗教信仰、当时国内的形势和沪江大学面临的危机等来分析刘湛恩成为沪江大学首任华人校长的始末, 认为这“是中西文化的交流、矛盾冲突与调和的结果选择了刘湛恩, 这是历史的选择”[15]241-248

作为一个爱国教育家, 刘湛恩对沪江大学的改革理念不仅推动了当时学校的发展, 而且在沪江大学践行的教育理念也不乏现实意义。在刘湛恩逝世70周年追思会上, 王立诚作了题为《刘湛恩教育思想对于当代高等教育的启示》的发言, 认为当今办高等教育, 第一应注意平衡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民族性, 既不能“闭门造车”, 也不能盲目追求“世界一流大学”; 第二应注意使大学教育适应学生之未来的职业需要, 加强大学与社会的联系; 第三应使学生养成服务社会的人格, 增进社会幸福; 最后要重视大学校园文化的塑造, 加强师生交流, 形成“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15]238-240。从追思刘湛恩的教育思想, 来重新审视当代的高等教育的办学目标,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除期刊论文外, 在相关著作中, 每有个别章节来研究刘湛恩与沪江大学, 其重点多放在对刘湛恩接管沪江大学后所做的校政改革的论述, 包括积极推动沪江大学注册立案、确立办学宗旨、革新校务、创办商学院等方面, 以体现刘湛恩的治校思想和贡献。其中主要有周川、黄旭的《百年之功——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的教育家精神》(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4年), 吴梓明的《基督教大学华人校长研究》(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1年), 赵永利的《教育变革与社会转型——近代上海高等商科教育活动研究1917—1937》(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4年)等。而王细荣的《大世界里的丰碑:湛恩纪念图书馆的前生今世》一书, 则是迄今为止关于“刘湛恩与沪江大学”方面研究相关性最强的专著, 其中介绍了刘湛恩为沪江大学图书馆的建设所做的贡献, 尤其是关于1938年8月13日上午刘湛恩冒险将沪江大学图书馆一些珍贵书籍秘密封藏一事的叙述[18], 更是彰显其爱国护校的一片情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刘湛恩研究从1938年就开始, 至今近八十年的光景, 其研究成果正日渐丰富。不仅如此, 历年来人们还多次举办刘湛恩纪念活动。早期, 沪江大学及其师生常举办刘湛恩纪念活动, 并将纪念性文章整理成书, 如刘王立明编的《先夫刘湛恩先生的死》(上海商务印书馆1939年出版), 沪江大学校友会1988年编的《刘湛恩校长纪念集》(沪江大学校友会1988年印制); 今天, 上海理工大学亦十分重视刘湛恩纪念活动, 如2016年12月10日举行“追求卓异”刘湛恩教育思想研讨会, 并注重多方面搜集刘湛恩相关资料加以整理成书, 如《刘湛恩纪念集》(章华明主编, 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出版), 《刘湛恩文集》(上海理工大学档案馆主编, 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出版)。这不仅表达了人们对刘湛恩的崇敬和思念之情, 更是为了弘扬他的教育思想和民族大义。1985年, 民政部追认刘湛恩为革命烈士; 2015年, 民政部又授予刘湛恩“著名抗日英烈”称号。这是对刘湛恩爱国精神品质的最高赞扬, 对其以身殉国壮举的最好嘉奖。无论时光怎样流逝, 社会怎样变迁, 其高风亮节将永垂青史, 我们应该永远铭记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勋, 弘扬其民族气节和抗战精神。

当前, 信息获取途径的多样化, 使得有关刘湛恩的新资料不断丰富, 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刘湛恩提供了极大便利。其中, 关于刘湛恩与公民教育运动、刘湛恩与职教社、刘湛恩与沪江大学, 以及刘湛恩的社会交往活动等方面的研究, 至今鲜有涉足; 对刘湛恩与沪江大学的校政革新和治学治校思想, 包括筹建城中区商学院、扩充学校科学仪器、添置教员住宅、设置奖学金等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此外, 关于刘湛恩年谱、刘湛恩传等方面的著作至今还未问世。所有这些方面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挖掘和利用新资料, 也是未来对刘湛恩研究应该深入探讨之所在。

参考文献
[1] 邹韬奋. 敬悼不受伪命的刘湛恩先生[J]. 抗战(上海), 1938(61):8.
[2] 章华明. 刘湛恩与非战建设运动[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35(3):259–263.
[3] 章华明, 王细荣. 刘湛恩与国民外交[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7(2):164–174.
[4] 周蕾. 一位赤诚的爱国者——记沪江大学校长刘湛恩[J]. 世界宗教文化, 2005(3):13–14. DOI:10.3969/j.issn.1007-6255.2005.03.006
[5] 周小燕.试论抗战时期沪江大学校长刘湛恩[C]//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上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171-174.
[6] 王立诚. 美国文化渗透与近代中国教育-沪江大学的历史[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 2001: 260-272.
[7] 邵雍. 社会史视野下的近代上海[M]. 上海: 学林出版社, 2013: 257-265.
[8] 王立诚. 刘湛恩与近代职教运动[J]. 教育与职业, 1999(3):57–60.
[9] 谢长法. 刘湛恩与近代职业指导运动[J]. 职业技术教育, 2009, 30(16):75–79. DOI:10.3969/j.issn.1008-3219.2009.16.017
[10] 谢长法. 刘湛恩的职业指导思想[J]. 职教论坛, 2011(1):93–96.
[11] 谢长法. 中国职业教育史[M]. 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11: 403-408.
[12] 陈锦秀. 刘湛恩职业指导思想的现代科学性及启发[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8(4):395–399.
[13] 李毅红, 于玲玲. 刘湛恩公民教育思想研究[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3):66–71.
[14] 王勇, 陈巍.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刘湛恩的教育心理学家形象侧影[J]. 大众心理学, 2016(11):47–48.
[15] 章华明. 刘湛恩纪念集[M].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
[16] 周川. 刘湛恩与沪江大学[J]. 上海高教研究, 1992(4):103–106.
[17] 王细荣, 章华明. 刘湛恩与"沪江模式"下的图书馆[J]. 图书馆杂志, 2014(3):17–22.
[18] 王细荣. 大世界里的丰碑:湛恩纪念图书馆的前生今世[M].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4: 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