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主体视域下的辜鸿铭《论语》英译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On Ku Hungming’s English Translation of Lunyu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Subjects
Author:
Affiliation:

合肥工业大学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梅肖尼克和特拉维夫学派的翻译批评模式都忽略了翻译主体的能动因素,而翻译主体将源文本、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连结起来,并决定了连结的方式。为此,贝尔曼提出一个可操作的翻译批评路径:即从翻译立场、翻译方案和翻译视界三方面找寻翻译主体,使翻译主体更具个性化、自省性和自由度。以此考察辜鸿铭的《论语》英译,发现译者的翻译立场、翻译方案和翻译视界对译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翻译主体,辜鸿铭的个性化、自省性和自由度是客观存在的,并且贯穿于翻译活动的每一个步骤。译者主动性和自主性和其翻译立场、翻译方案、翻译视界的诸因素不断斗争,最终达到一个平衡点,形成了既传播儒家思想文化又照顾译文读者的《论语》英译本。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1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24-03-05
  • 最后修改日期:2024-06-24
  • 录用日期:2024-06-27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