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2, Vol. 44 Issue (4): 377-384   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理论基础及其实践路径
徐国民, 李铁军     
华东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237
摘要: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现代化宝贵经验与全新模式,也是站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之源与必然道路。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意味着必须从根本基石、关键保障、核心任务和宏大目标这四个维度,探究其蕴含的深厚思想内涵和深刻价值意义。对世界各国而言,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中国特色、中国特征的具体体现,也蕴藏着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所需的共同追求、共同价值。要不断探索实现执政党执政规律、经济社会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有机统一;要不断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实现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永葆执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制定和实现长远利益与现实利益、整体利益与现实利益相统一的阶段性奋斗目标,进而统一思想和行动,提升凝聚力、组织力和号召力,丰富拓展本国现代化路径与内涵,开拓出符合本国人民利益和世界共同目标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本质要求     启示意义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s,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Path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XU Guomin, LI Tiejun     
Institute of Marxism,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237, China
Abstract: To understand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s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we must probe into its profound ideological connotation and profound value in four dimensions: the basic foundation, the key guarantee, the core task and the grand goal.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is not only the embodiment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ut also contains the common pursuit and common values needed by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for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antly explore and realize the organic unity of the ruling law of the ruling party, the law of economic and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the law of human social development, to constantly strengthen construction of the ruling party, and to realize unity of party spirit and people nature, we should formulate and realize the goal of unifying the long-term interests with the realistic interests, the overall interests with the realistic interests, and then unify our thoughts and actions, we will enhance cohesion, organizational strength and appeal, enrich and expand our own modernization paths and connotations, and open up new paths and great achievements in modernization that are in line with the interests of our people and the common goals of the world.
Keywords: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essential requirements     enlightenment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1]立足新征程,必须深入理解和剖析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蕴含的深厚思想内涵,推动世界各国人民真正理解和认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启示意义,才能在更好地为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同时,彰显出符合全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和诉求的深刻价值意义,进而在世界范围内更好地凝聚共识、彰显价值和发挥作用,这也成为了当前理论研究和宣传阐释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作出了深刻而清晰的阐述。这一重要论述,既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属性,也阐明其同时兼具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和基于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可以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是”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未来指向的深刻论述,不仅是对一百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开拓的丰富内涵、取得的辉煌成就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的总结提炼与具体呈现,同时也为立足新时代新方位“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深厚的底蕴滋养和明确的价值指向。

第一,深刻领悟和践行“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确保在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基石。纵观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历程,正是因为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不断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中开拓取得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发展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1]可以说,自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之初,“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被深深印刻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一切历史进程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饱受帝国主义侵略、封建主义奴役和官僚资本主义欺压的中国人民艰苦求索、浴血奋斗,在一次次革命战争中练就了坚强品格、凝聚了强大共识,成功推翻了“三座大山”强加于中国人民的深重苦难,赢得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的前提基础与客观环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新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状态,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实现从新民民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程中,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民主与集中相统一的全新政权,并通过“三大改造”推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进而在中国式现代化早期阶段中,成功达成了从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转型所需的所有制基础与物质条件,“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意味着“现代化在中国”逐渐向着“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探索前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中央以极大的魄力果敢结束了“十年动荡”期,正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将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心战略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壮举打开了“中国式的”现代化的崭新大门,“四项基本原则”保障了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地位毫不动摇、“三步走”战略护航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平稳推进,特别是“四个现代化”的提出和实践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以成功开创,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迎来了现代化高速发展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领导中国人民深刻洞悉和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方位与挑战机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深入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完成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伟大任务,在建党一百年之际成功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成功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深刻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成就、宝贵经验和价值指向。可以说,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而言,深入理解一百多年来党领导中国人民奋勇实现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属性与特征特色的内在关系,就必须深刻把握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和基本前提,即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伟大成就,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朝着正确航向奋勇前行。

第二,深刻领悟和践行“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本质要求,是确保在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保障。一百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的现代化发展历程先后经历了来自原发现代化国家的侵略压迫、对于自身后发现代化国家意识的接触萌芽,再到新中国成立后自主独立探索工业化转型、通过改革开放探索具备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模式,最终在新时代成功开创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迎来了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和“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的新的伟大历史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指明,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也意味着,新征程上的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把握好国际国内发展大局,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崭新历史机遇中,努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化调整供给侧结构、深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享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成果中的体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仅体现在服务人民物质和精神需求上,同时也体现在充分发挥好人民群众监督的主体作用上。换言之,新征程上的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全面发展和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全面深化从严治党,持续深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切实解决好发展中面临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注重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为重要遵循,加强精神文明和优秀文化建设,特别是要通过深刻理解和生动阐述好“两个结合”的内涵意义,依托直抵人心的“文化自信”品牌载体的培育和塑造,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真心拥护党的领导、持续增强“四个自信”,为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航向始终朝着正确道路前进提供坚实保障。

第三,深刻领悟和践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本质要求,是确保在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任务。中国共产党作为始终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奋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既没有属于自己的任何私利,也不可能是少数利益群体的代言人,只有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才是这个执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价值追求指向。毋庸置疑,中国式现代化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认识与砥砺奋斗,正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了全体人民的奋斗伟力,才能实现如此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才能用短短数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原发现代化国家数百年的现代化发展阶段,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发展成就和创新突破,成功找寻到了超越西方基于资本逻辑构建的现代化的全新模式。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中国的国民经济总量取得惊人的增长和扩大,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善和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特别是在因世纪疫情导致全球经济放缓迟滞的两年多来,党中央准确研判国际国内大势,统筹协调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依然保持了我国稳健的经济社会发展势头。由此,“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愿景,经历了新中国成立早期诸如人民公社“大锅饭”等平均主义的摸索探寻,到改革开放时期“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改革实践,在新时代迎来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历史实践阶段。在这一历史阶段上,“共同富裕”更加注重从思想理论与目标愿景层面,向着更加具体的制度设计与实践路径转变,更加注重从追求国民经济总量上的不断“富裕”向着“全体人民”共享的“共同富裕”转变,在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不断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核心任务奋进。如果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解决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长久稳定的共赢关系,那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则侧重于构建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绿色健康的共生关系。新时代的中国式现代化绝不是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为代价的现代化,而是要坚持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统筹好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的辩证关系,全面提升“五个文明”建设质量和水平,在保护生态环境的过程中持续维护好、巩固好发展生产力的现实动力,在持续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坚持用创新思维和科学技术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继续走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第四,深刻领悟和践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本质要求,是确保在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样的大变局不是一时一事、一域一国之变,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2]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新征程上,必须要处理好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间的关系,既要深刻认识到“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蕴藏的巨大风险挑战,前进的道路上必然要经历长期的、复杂的艰苦磨炼和艰巨斗争,必须持续增强防范风险的忧患意识,不断提高应对挑战的斗争能力,又要主动肩负起倡导开放合作共识、凝聚协同发展力量、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世界使命、时代使命、历史使命,在深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坚定引领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格局,有力推动“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朝着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愿景和全世界共同利益的互惠共赢方向演进,创造惠及世界各国人民的现代化发展新格局。可以清晰地看到,全球现代化的特征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本质特征,过往那种少数国家凭借自身的原发现代化优势,对其他欠发达国家进行的霸权欺压、金融剥削、随意制裁,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认识到是阻碍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邪恶毒瘤,一种可以更好地满足全人类共同利益追求的现代化文明形态的迫切期盼愈加强烈。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丰富和拓展了现代化发展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范畴,打破了一些西方国家长久以来试图强加于后发达国家的“中心—依附”等现代化模式枷锁,是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模式的超越,更是对一些西方国家因恐惧于中国的迅速崛起会损害其畸形的利益格局而恶意渲染“中国威胁论”“阴谋论”等的有力回应。换言之,要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使用好我们党“统一战线”这个法宝,在全世界范围内通过“一带一路”“上合组织”等合作共建方式,更加主动团结全世界大多数国家,要更加善于利用国际体系和多边机制等规则力量,继续创造和弘扬丰富多样、合作共赢、包容互促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概而言之,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能取得伟大成就、在未来还能够继续取得成功,始终离不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而在探索和坚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从根本上而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意味着坚持“先进政党引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只有深刻领悟好、阐述好和践行好这一根本性内涵意蕴,才能更好地推进和发挥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指引和价值作用。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基础

在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非凡成就和瞩目成功,中国人民、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无疑为未来世界各国和各民族的现代化道路往何处去、如何建设等提供了全新的参照坐标体系。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暗藏无数风险与危机。一方面,就国际范围来看,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平崛起?如何理解中国提出的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如何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西方的哲学社会科学一片茫然!另一方面,就国内范围来看,面对动荡变革的国际局势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等复杂问题,在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依然面临一系列难点、堵点和“卡脖子”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在传承和创新“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实现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有机统一,丰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路径与内涵。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无产阶级执政党,成功领导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建设奇迹,其影响力必然是深远而广泛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自兴起以来,就遭到了资产阶级的围追堵截和血腥镇压,命途多舛、前景难继,直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共产党的诞生并完成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理论飞跃,才使得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得以成为可能。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真正将实现全人类的自由解放的崇高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坚持传承和创新“先进政党引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努力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有机统一起来,并在不同历史时期赓续弘扬,用取得接续胜利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成就,向全世界人民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彻底破灭了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共产党强加的“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孤立中国论”及妖魔化、污蔑化等各种错误论断。一方面,坚持“先进政党引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开创了全新的现代化建设路径。中国的成功实践充分表明,西方国家一直试图强加兜售的基于资本逻辑的现代化方案并非唯一、更非良策。“实践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越走越宽广,将更好发展自身、造福世界。[3]”不同国家和民族完全可以结合自身实际,主动汲取包括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成功经验在内的智慧成果,积极探索发展属于自己、符合自己的和平共赢的现代化道路模式。另一方面,坚持“先进政党引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开创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现代化建设内涵。习近平指出:“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4]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党始终善于深刻把握住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现状与演变趋势,并基于此科学规划和不断优化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建设目标任务、阶段进程和实际成效,逐渐完善构建了集经济上国富民强、政治上全过程民主、文化上文明繁荣、社会上和谐稳定和生态上绿色美丽为一体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五大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进一步拓宽了世界各国和各民族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内涵。

第二,在弘扬和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实现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统一全党的思想和行动。中国共产党是信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而人民性又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天然地具备了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内在属性。中国共产党领导实现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本质上就是在弘扬和践行“先进政党引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对党性和人民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作用发挥的实践检验和具体呈现。毋庸置疑,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并非只是理念上达成即可,必须要通过融入到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深化从严治党与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历史进程中来,才能真正做到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统一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现代化建设砥砺奋进的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一方面,在持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实现党性和人民性的内在统一。中国共产党深刻洞悉坚持“先进政党引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本质在于,锲而不舍地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加强党的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并将其有机统一到用“先进政党引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党性和人民性的内在统一这一重要本源和具体实践中。也就是说,坚持“先进政党引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我们党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深化自身建设、自我发展和自我革命与推动现代化发展的具体实践的有机结合,两者是辩证统一、相互作用的两个维度,而不是各自割裂、彼此分离的两个部分。另一方面,在持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征程上,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现代化道路探索,必然会遭遇无数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实践表明,只有不断加强党的建设,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筑牢初心使命担当,才能持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优化党的执政作风,才能保障好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不在根本性问题上犯颠覆性错误,才能在任何时候都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伟力。

第三,在坚持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通过制定和实现长远利益与现实利益、整体利益与现实利益相统一的阶段性奋斗目标,提升党的凝聚力、组织力和号召力。无论是实现共产主义宏大理想,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必然需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体人民通过长期的现代化建设发展不断推进这一目标任务的实现。习近平指出,要心怀“国之大者”,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想问题、办事情,“既注重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又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5]”。换言之,如何深刻认识到长远利益与现实利益、整体利益与现实利益之间的辩证关系,如何全面统筹好长远利益与现实利益、整体利益与现实利益之间的实施推进,就成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征程上必然需要面对和处理的重要问题。一方面,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失败教训的重要警示作用,从根源上杜绝重蹈历史覆辙的重大风险。从世界历史来看,社会主义事业在取得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经历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等带来的一系列失败挫折,“卡夫丁峡谷”能否跨越、社会主义制度是否更优越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悲观判断与诋毁;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来看,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根本问题的探索上,也曾出现了理论认知存在局限性、具体实施中存在急于求成心态,以及关于坚持党的领导的信念出现动摇危机等错误教训。这些失败或错误的产生,背后都有一个根本性原因,那就是没有正确处理好现实利益与长期利益、整体利益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由此引发了动乱与夭折。另一方面,主动汲取社会主义现代化成功经验的智慧力量,转化为符合具体实际的现代化建设方案路径。毋庸置疑,以实现全人类自由解放的马克思主义崇高理想必然符合世界各国和各民族的共同的长远利益追求,但这必须通过与具体实际加以结合,转化为有目标、有计划、有阶段、有步骤、有成效的现代化建设宏观、中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科学的可行性方案路径,才能最终得以实现。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正是因为能够准确把握不同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制定“三步走”战略部署等,从而实施了兼顾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关系的现代化方案,才能够在毫不动摇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前提下,在着力推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过程中,不断取得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丰硕成果。

概而言之,“先进政党引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全部过程,并在特定历史阶段中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现代化建设思想理论与实践成果。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巩固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坚持“先进政党引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统一到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过程之中。可以说,巩固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先进政党引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先进政党引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就是为了巩固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换言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发展中蕴含的“先进政党引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创新理论成果要想“被使用”,就需要深刻阐明这一理论的彻底性,并用具体的实践成果和有效的话题体系成功说服人。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实现用“先进政党引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将“被成功说服的人”转化为“能使用实践力量的人”这一目标,让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实践中产生的伟大理论与实践成果更好地被世界各国认知、认同、接纳,并结合本国具体实际进行吸收、践行、创新,开创出属于自己的现代化有效路径、丰富内涵和发展成果。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1]。换言之,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巨大的思想价值和深刻意蕴,既昭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之源与路径方法,也蕴含了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的思想伟力与实践指南。

第一,坚持先进政党引领发展,加强执政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1]。历史和实践已经充分证明,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才能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才能在实现本国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奇迹和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趋势,将自身作为领导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建设改革的先进政党的优势,转化为在不同时期引领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领导力、执政力和创新力,进而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理论和实践维度发挥了根本性的政治保障作用。新征程上,必须深刻领悟到坚持先进政党引领发展的内在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继续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辉煌、新成就的关键密码和政治保障,先进政党的属性内在地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示范、坚定信念,始终牢记和践行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根本要求,聚焦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面临的时代使命和伟大事业,构筑强大的政治感召力、领导力和执行力,把落实党的全面领导与加强党的建设、提升政治优势结合起来,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继续朝着正确的方向坚定前进。

第二,坚持结合本国具体实际,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融合创新开拓出的全新道路,是在朝着马克思指明的人类光明前景方向上坚持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成果,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超越,开拓和形成了现代化发展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1]。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追寻方向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只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开拓创新又影响着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具体内涵与实践路径。新征程上,坚持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然需要坚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走好自己的路”,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坚定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美好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既要统筹处理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应对疫情防控等一系列风险挑战的关系,又要辩证处理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激发市场活力的关系,在持续深化“两个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理论与实践成果,从根本上规避“邪路”与“老路”的潜在风险,牢牢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径方法与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发展思想。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拓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伟大奋斗历程已经充分证明,无论是在任何时期、任何阶段,中国共产党始终没有自己的任何私利,始终坚持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也是我们党始终赢得人心、备受拥护的根本之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6]。新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必然需要始终坚持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只有始终坚持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与最广大人民群众形成休戚与共、生死相依的密切联系,才能更好地站稳人民立场、走好群众路线,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过程中,尊重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创造的主体地位,通过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持续深化好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好社会公平正义,特别是着力解决好不同既得利益集团和特殊权势阶层与广大人民群众迫切关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之间的矛盾,在实现全面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切实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发展成果全体人民共享,真正使得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深深扎根于人民、力量来源于人民和成果惠及于人民。

第四,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现代化发展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6]。可以说,正是因为我们党探索实践改革开放这一关键的一招,才使得中国式现代化在主动融入世界历史的过程中赶上了全球现代化发展的时代列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强大动力、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新征程上,任何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已然无法脱离世界历史的演变潮流而得以存续,世界各国的交流互促、融合发展趋势构筑了命运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基石,各国的现代化发展必然需要主动融入世界潮流、把握世界机会、凝聚世界力量,在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的同时,协调好自身发展规划与世界发展现状之间的关系,既要坚定推进深层次改革与多维度创新,又要在破除本国体制机制困境的同时努力开拓符合国家实际、具备国家特色的现代化改革制度优势,将改革开放蕴藏的巨大动力与活力转变为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巨大推力。

第五,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塑造敢于斗争的品格意志。不怕牺牲的无畏精神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面对危险时敢于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敢于斗争的胆识气魄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应对风险挑战时顽强拼搏的无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6]。当今世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与冲突矛盾,无论是新冠肺炎疫情、单边主义逆行等引起的世界经济发展迟滞甚至倒退困境,还是局部地区战争频发、冷战思维与热战危机并存等导致的世界和平稳定被破坏甚至暗藏世界大战的巨大风险,这些都时刻警示着我们必须提高斗争意识、提升斗争本领,加强在发展中保持忧患意识、在稳定中不忘居安思危的思想觉悟,既要在坚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进程中处理好来自复杂国际环境的矛盾挑战,又要在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和深化自我革命的实践中解决好来自意识形态、廉政反腐等领域的潜在危机,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共产主义航向不变、社会主义底色不变、共同富裕追求不变,共同构筑起强大的斗争精神与品格保障。

四、结束语

概而言之,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既要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从根本基石、关键保障、核心任务和宏大目标这四个维度,探究其蕴含的深厚思想内涵和深刻价值意义,又要深刻把握和落实好坚持先进政党引领发展、坚持结合本国具体实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等维度的具体实践,为继续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内涵、新境界、新成效提供强大支撑与动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 人民日报, 2022−10−26(001).
[2] 习近平. 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J]. 求是, 2022(17):1–2.
[3] 习近平. 给“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外籍青年代表的回信[N]. 光明日报, 2021−08−12(001).
[4] 习近平. 把握新发展阶段, 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J]. 求是, 2021(9):4–18.
[5] 习近平. 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N]. 人民日报, 2022−03−02(001).
[6] 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21−07−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