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门用途英语
    • 航空类院校英语教材思政内容建设——基于对航空史的发掘

      2025, 47(1):1-6. DOI: 10.13256/j.cnki.jusst.sse.230225615

      摘要 (43) HTML (56) PDF 816.62 K (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教材是思政内容的载体,是实现课程思政的重要前提。外语教学多使用母语者生产的语言材料,其中渗透着他国的意识形态,对融入思政内容的教材建设提出了挑战。如何拓展思政素材的来源,成为必要的研究课题。行业发展史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航空类院校可以从航空史中发掘思政素材。通过考察中外航空史,构建一个以“航空救国”和“航空报国”价值观为核心,以重要航空人物为载体,以语篇为符号表征的思政内容体系,为航空类院校英语教材课程思政内容的编写和二次开发提供参考。

    • >数智技术赋能外语教学
    • 数智赋能背景下外语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构建研究

      2025, 47(1):7-14. DOI: 10.13256/j.cnki.jusst.sse.241101566

      摘要 (56) HTML (96) PDF 650.47 K (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加快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在此背景下,外语教师必须全面提升数字素养和数字化教学能力。通过数智赋能有效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并构建数字化教学能力,将成为实施有效数字化外语教学范式的关键要素。要探讨此问题,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外语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的要求、国家层面关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政策导向、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的建构与发展要素。基于这三方面的讨论,从国家层面、学校层面以及个人层面提出培养并构建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的具体策略、要求和建议。

    • 学生视角下的大语言模型赋能外语个性化学习研究——机遇与挑战

      2025, 47(1):15-21. DOI: 10.13256/j.cnki.jusst.sse.241101567

      摘要 (45) HTML (88) PDF 559.05 K (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个性化学习是依据学习者的个性特征和发展潜能,采取灵活的方法以满足个体需求的学习。从学生视角探讨大语言模型在外语个性化学习中的应用,通过比较六个维度的表现,评估国内外不同大语言模型的赋能效果。结果显示:国内外大语言模型在处理知识查询等简单学习需求时表现相当;但在自然语言生成和上下文理解方面,国外模型更为出色,能够准确把握语境,灵活应对多样化的交互场景,而国内模型在开放式对话中显得相对僵硬;大语言模型在促进个性化体验、降低学习门槛和增强交际意愿等方面的优势可以促进外语个性化学习效果,但也存在技术依赖、信息真实性、学术不端等问题。基于此,未来的外语教育应融合技术与人文,充分发挥大语言模型的潜力,同时规避潜在风险。

    • 数智化时代的外语教育与教学:问题、目标与赋能

      2025, 47(1):22-28. DOI: 10.13256/j.cnki.jusst.sse.241101569

      摘要 (27) HTML (103) PDF 497.98 K (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工智能以其交互性和生成性为特征的数智功能,对外语教育造成了比过往更大的冲击。从当前外语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相关文献和研究,探讨数智化时代外语教育教学目标及人工智能赋能外语教育教学。未来应发挥人工智能在语言技能训练、个性化教学、思维能力培养、教材和教学资源开发、教学环境构建、教学评测等方面的优势,赋能外语教育教学。

    • 新形态外语教材背景下数智赋能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2025, 47(1):29-35. DOI: 10.13256/j.cnki.jusst.sse.241101565

      摘要 (26) HTML (67) PDF 498.00 K (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形态外语教材的出现,为外语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也对思辨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回顾外语教材的历时演变和新形态教材的发展、概念及特征,发现新形态教材在学习资源、智能环境、教学模式三个方面可以促进思辨能力中认知技能与情感特质的协同发展。针对传统英语教材在思辨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提出新形态外语教材应明确育人目标,注重价值引领,教师需转变观念,提升数字化教学能力,引导学生采用问题导向式学习、项目式学习和小组合作式学习等方法促进思辨能力的综合培养。

    • >文化产品产权价值评估
    • 文化产品产权价值实现的内涵界定与机理分析

      2025, 47(1):36-44,54. DOI: 10.13256/j.cnki.jusst.sse.241107588

      摘要 (26) HTML (52) PDF 1.46 M (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化产品是以文化为核心内容、标准化的、可复制化的并能够大规模生产流通的产品。文化产权是指文化产品、文化资源、文化来源、文化企业以及文化相关的财产性权利。文化产品产权价值包括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是文化产品产权量化的问题,其基础决定性因素是文化效益,直接决定性因素是经济效益,重要影响因素是技术效益,关键制约因素是生态效益;基于“文化-经济-技术-生态”四维效益指标所研发的数智技术评估理论和方法是文化产品产权价值评估的最新探索和尝试。文化产品产权价值实现包括知识产权、文化物权、文化股权以及文化债权等价值实现,也包括时间维度的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实现,还包括路径视角的发行活动和衍生活动等价值实现。

    • 文化产品产权价值评估数智技术方法研究

      2025, 47(1):45-54. DOI: 10.13256/j.cnki.jusst.sse.241015534

      摘要 (27) HTML (54) PDF 2.67 M (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化产品产权价值评估是制约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基础性问题。研究从讨论现有评估方法局限出发,提出面向数智环境的文化产品产权价值评估创新方法,说明数智技术评估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创新性,包括多维属性相结合、主观与客观评估方法相结合、现实价值与未来价值预测相结合等,并就该方法的基本流程进行分析,包括多维指标体系建构、基于大数据的产权收益评估模型应用、产权价值预测推导三个阶段。该方法研究的现实和理论意义在于为文化产品产权价值评估提供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助推文化产品产权价值链的形成与发展,推进文化产业智能化和高质量发展。

    • 基于大模型与深度学习的文化产品产权价值可解释评估方法研究

      2025, 47(1):55-63. DOI: 10.13256/j.cnki.jusst.sse.241015532

      摘要 (38) HTML (47) PDF 839.17 K (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综合考量文化产品的共性与特性,提炼各属性的代表性指标,构建基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技术效益-生态效益”的四维属性评估体系,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模型与深度学习的跨领域文化产品产权价值可解释评估方法。结合选取的四维属性指标,对不同类型的文化产品特征进行统一化处理,构建统一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大模型与提示词工程结合外部关键因子,生成量化指标数据,并引入注意力机制构建文化产品产权价值的评估模型。通过大模型动态关注产权价值评估结果的关键特征,对评估结果进行解释性说明。使用文化产业真实交易数据进行模型训练,为验证模型效果,进行三种不同评估方法的对比实验,从准确性、复杂度、敏感性三个方面进行模型验证。最后,输出三种不同类型的文化产品评估示例,以展示模型的最终效果。

    • 基于数智技术方法的绘画艺术品产权价值评估研究

      2025, 47(1):64-71. DOI: 10.13256/j.cnki.jusst.sse.241016538

      摘要 (23) HTML (69) PDF 794.15 K (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绘画艺术品行业的发展对绘画艺术品的产权价值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解决绘画艺术品产权价值评估难的问题,首先通过数智技术方法挖掘价值相关要素,结合权威专家论证的方式,构建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技术效益-生态效益”的四维指标体系;然后运用数智技术方法依据指标体系构建了绘画艺术品产权价值评估模型——LSTM-GRU-Attention模型;再利用从雅昌网站收集的真实交易数据,开展关于绘画作品价值评估的实验,以检验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和价值评估模型。结果表明,这一融合了数智技术的绘画艺术品产权价值评估模型准确率可以达到将近80%,有助于科学评估绘画艺术品的价值,对其他艺术品行业的发展也有启发性价值和借鉴意义。

    •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 统一战线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逻辑理路、时代内涵与实践遵循

      2025, 47(1):72-79. DOI: 10.13256/j.cnki.jusst.sse.241225695

      摘要 (24) HTML (65) PDF 518.71 K (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方力量的重要法宝,理应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综合来看,统一战线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以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理论为支撑,深植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探索实践,并与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本质关联。在当前统一战线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健全基层协商民主推动政治融合,通过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来推动经济融合,通过凝聚城乡融合发展的广泛共识来增进思想融合。鉴于此,统一战线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需要做好坚持党对城乡统一战线的坚强领导、广泛团结统战人士推动城乡经济发展、依托数字平台壮大城乡统战格局等各项工作。

    •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实施路径

      2025, 47(1):80-85. DOI: 10.13256/j.cnki.jusst.sse.250109013

      摘要 (29) HTML (53) PDF 514.66 K (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极为重要,可以使党员在错综复杂的改革浪潮中保持信仰的纯洁性与坚定性,可以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也可以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以发挥党员在改革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还可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以锻造一支团结奋进的党员改革者队伍。实施路径主要为:深入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将其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底蕴;实地调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场域,将其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基础;大力弘扬红色革命文化与改革创新精神,将其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历史动因和不竭动力;积极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教学手段,将其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载体。

    • 民营经济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用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2025, 47(1):86-91. DOI: 10.13256/j.cnki.jusst.sse.250109015

      摘要 (28) HTML (41) PDF 461.54 K (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策。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生助力作用。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以履行社会责任为研究重点,从历史发展、理论逻辑和路径选择三个层面厘清我国民营经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我国民营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为特征得出,社会主义制度的环境优势使民营企业在发展中会形成自身经济利益与社会目标相统一的状态,并可以通过员工持股等方式变革企业内部生产关系,进而在科学技术创新与生产关系创新中形成对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作用。

    • “两个结合”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三层逻辑及现实意义

      2025, 47(1):92-97. DOI: 10.13256/j.cnki.jusst.sse.250110016

      摘要 (28) HTML (72) PDF 496.15 K (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两个结合”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需要回答 “何以必然”“何以可能”以及“何以推动”三个基本问题。从理论逻辑的视角来看,“两个结合”深度诠释了“根脉”和“魂脉”的内在契合性,巩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性;从实践逻辑的视角来看,“两个结合”的内在实践根基源自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能够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伟大实践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从价值逻辑的视角来看,“两个结合”坚守社会主义文化服务人民的价值理念,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从而赋予社会主义文化生命体以现代性的生机活力。

    • >文化·教育
    • 新媒体时代理工科院校 “以美育人”的实践探索

      2025, 47(1):98-103. DOI: 10.13256/j.cnki.jusst.sse.221030526

      摘要 (32) HTML (67) PDF 502.91 K (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理工科院校作为重要的高等教育学府,美育工作相对滞后。当下是一个科技、信息和媒体交互多元的新媒体时代,大量的媒体资源和技术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学校应借助新媒体时代优势,结合理工科院校美育的特征,科学构建美育工作顶层设计,完善美育课程体系,发挥大学生个人主观意识,切实、有效地推进美育的深入发展,以期对理工科院校的美育提供积极的理论借鉴。

    •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项群化”发展的逻辑审视与实现路径——以同场对抗性项群体育课程为例

      2025, 47(1):104-110. DOI: 10.13256/j.cnki.jusst.sse.230205044

      摘要 (25) HTML (17) PDF 859.53 K (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校体育课程思政“项群化”发展既有德寄于体的理论基础,又有课程思政类属聚合的现实需求,解析项群德育元素,制定项群合理的实现策略,是实现“项群化”发展的主要路径。同场对抗性项群最具代表性,德育元素鲜明:“技战能主导”树立苦练技艺的信念,“同场对抗”激发敢于挑战的胆识,“遵守规则”培养遵纪守法意识,“整体协同”厘清个人与团队关系。在策略上,从 “技战能” 学习育人、竞赛育人、规则育人、团队育人四个维度着手,加速体育课程思政 “项群化” 发展。

期刊信息
  •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理工大学

  • 主       编:盛 春

  • 地       址:上海市军工路516号

  • 联系电话:021-33817286

  • 电子邮件:xbskb@usst.edu.cn

  • 国际标准刊号:1009-895X

  • 国内统一刊号:31-185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