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ESP/EST纵横谈
    卢思源
    2011, 33(2).
    [摘要](8241) [HTML](0) [PDF 720.11 K](6690) [Cited by](13)
    摘要:
    1964年,Halliday,McIntosh和Strevens在他们合著的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一书中提出了ESP的理念。遂后,人们开始认识到,ESP是社会发展的自然产物,其存在理据至少有3个方面。通过多年的教学和工作经历,说明ESP和EGP的差别,认为在21世纪里,前者若与一门专业或学科结合起来,将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最佳途径。
    2  ESP管窥
    卢思源
    2016, 38(1):3-7. DOI: 10.13256/j.cnki.jusst.sse.2016.01.001
    [摘要](1819) [HTML](388) [PDF 1.08 M](1877) [Cited by](7)
    摘要:
    论述ESP教学的起源、理据以及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分析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的区别和有关问题。最后,通过作者的个人教学和社会工作经历阐述ESP对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所起的重大作用,以之说明ESP 在中国将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3  ESP的历史、现状与前景
    邓志勇 倪蓉
    2013, 35(3):1-1.
    [摘要](2894) [HTML](0) [PDF 1.10 M](2850) [Cited by](4)
    摘要:
    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产生有其社会背景和理论根基。阐述了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ESP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指出在理论上仅仅关注各专业语体的语言层次上的特征是不够的,还应该探讨它们的修辞策略层面; 在实践上也有待完善,应该解决好ESP在高校教育中的定位、教材、师资和教学方法等问题。本研究认为,社会需求是ESP发展的主要驱动力,ESP在中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  英语学术论文写作及构建写作过程模型
    熊淑慧
    2011, 33(2).
    [摘要](3113) [HTML](0) [PDF 742.64 K](5071) [Cited by](3)
    摘要:
    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是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的高级阶段,为以后用英语进行学术研究做准备。在以往的写作研究中,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过多地关注机械的技能和语言特点,写作模型大多是描述非学术论文的写作过程。但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不仅需要语言层面的技能,还应包括以下三部分:学术语言、学术论文的语篇及科学思维。在探讨学术语言、学术论文语篇的特点以及科学思维在学术写作中的体现之基础上,运用活动理论构建出课堂教学环境下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过程的模型,突出这三者在学术论文写作中的作用。
    5  ESP在中国: 昨天,今天和明天
    蔡基刚
    2016, 38(2):106-113. DOI: 10.13256/j.cnki.jusst.sse.2016.02.002
    [摘要](1782) [HTML](727) [PDF 1.05 M](1981) [Cited by](3)
    摘要:
    通过回顾ESP的实践可以发现:无论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还是在30年后的今天,在这个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争议,核心就是大学英语的教学理念,即大学英语是为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而存在还是为帮助学生用英语从事专业学习而存在。这个问题由于涉及我国的政治理念、意识形态和教育体制,ESP实践步履艰难,当ESP在全球飞速发展,成为一种世界外语教学的普遍现象,在中国却存在普遍的误解和偏见。但是经过ESP失败的昨天,改革的今天,必将迎来发展的明天,因为历史告诉我们,如果用昨天的东西教今天的学生必将剥夺他们明天的机会。
    6  ESP再探
    卢思源
    2016, 38(3):201-205. DOI: 10.13256/j.cnki.jusst.sse.2016.03.001
    [摘要](1718) [HTML](494) [PDF 1.14 M](1802) [Cited by](3)
    摘要:
    此文为作者近年发表的三篇文章(《ESP/EST纵横谈》、EST as I See It、《ESP管窥》)的续篇。从ESP的教师、学员和教材等角度,探讨如何以最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学员在有限的学习期内尽快获得英语习得的最佳效果。内容覆盖面颇广,涵盖了“学习需要”“学习技能”“学习策略”“项目规划”“课程内容”“教材编写”“收集资料”等多方面。与此同时,论述ESP师生应如何扮演好教师和学员的角色,以解决ESP教学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
    7  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向ESP转型的思考
    张莹
    2014, 36(4):301-305. DOI: 10.13256/j.cnki.jusst.sse.2014.04.001
    [摘要](1815) [HTML](381) [PDF 1.10 M](2256) [Cited by](2)
    摘要:
    ESP从20世纪60年代诞生之日起至今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ESP教学在国外很多国家发展得如火如荼,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我国ESP教学虽然起步并不算晚,至今仍处于探索阶段,这种滞后严重地影响了我国跟上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步伐,对人才的培养极为不利。以新的视角对ESP尤其是其特质做了详细的归纳和梳理,分析了当前亟待解决的影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向ESP转型的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应对措施。
    8  研究生“生物材料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朱钰方 朱敏 何星
    2014, 36(4):387-390. DOI: 10.13256/j.cnki.jusst.sse.2014.04.018
    [摘要](1741) [HTML](374) [PDF 1.00 M](2385) [Cited by](2)
    摘要:
    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出发,从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更新、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融合、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等几方面入手,对研究生“生物材料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通过整合几种经典的生物材料和目前最新发展的生物材料及其新技术等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把握生物材料领域的研究前沿和学术思想,提高创新意识;通过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和学术创新引入课堂教学,结合当前研究热点和最新研究成果开展课堂专题讨论,学生自学能力培养以及适当引入双语教学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融合,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培养科研创新思维以及学术交流与合作能力;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专题讨论等过程性评价结合学期末的小论文综述等总结性评价,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科学思维和归纳总结等能力。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体系的探索,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教学主体,自主学习积极性提高,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9  诺德“忠诚原则”的伦理解读
    滕梅 张晓
    2015, 37(2):116-120. DOI: 10.13256/j.cnki.jusst.sse.2015.02.004
    [摘要](1819) [HTML](1258) [PDF 1.05 M](5561) [Cited by](2)
    摘要:
    在功能目的论的基础上,诺德提出了“忠诚原则”,旨在解决翻译中的文化特殊性问题,对翻译目的的范围加以伦理限制,增加译者与翻译活动中其他交际者之间的商议,从而修正激进功能主义。该原则一经提出就引起了译界学者众说纷纭,褒贬不一。通过翻译伦理视角解读该原则可以深化对其基本内涵、对翻译研究的贡献及局限的理解和认识。
    10  认知、语言交际与译者心智模型
    乔龙宝
    2015, 37(2):128-132,154. DOI: 10.13256/j.cnki.jusst.sse.2015.02.006
    [摘要](1528) [HTML](498) [PDF 2.14 M](2359) [Cited by](2)
    摘要:
    翻译的过程是人类所经历并体验的复杂心智过程,涉及到社会文化、心理认知、情绪取向和意识状态等众多因素。从心智模型的视角来研究翻译过程,是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心智模型”应用于翻译研究的一个全新且有生命力的尝试。翻译过程中的意义传送必定通过译者心智模型密切地关联和过滤。译者的心智模型在很大程度上助益或影响了译者对于原作语言形式的体验及其意义的表征推理以及其在目的语中意义及语言的选择和表述,从而决定了译文的语言风格及意义色彩。
    11  中英文招聘广告体裁的语步对比分析
    孙亚 赵嫱 兰青媛
    2017, 39(3):241-245. DOI: 10.13256/j.cnki.jusst.sse.2017.03.008
    [摘要](1516) [HTML](718) [PDF 2.55 M](2284) [Cited by](2)
    摘要:
    以银行业招聘广告为例,采用语料库工具,对比分析中英文招聘广告的语步结构及语言实现形式。研究发现:中英文招聘广告的语步结构有相同之处,但中文招聘广告语步相对完整,英文招聘广告语步相对较少;英文招聘广告既注重对应聘者素质的要求,也注重描述人才培养机制,而中文招聘广告注重描述对应聘者的要求;中英文招聘广告的号召性语步均使用第一、二人称代词,尤以第二人称代词为主,旨在减少与应聘者之间的距离感,实现号召目的。
    12  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
    唐春晖 李志祥
    2018, 40(3):274-277. DOI: 10.13256/j.cnki.jusst.sse.2018.03.015
    [摘要](1292) [HTML](460) [PDF 926.31 K](2553) [Cited by](2)
    摘要:
    学习兴趣是一个人渴望去探索和研究新事物的强大动力,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普遍较低,其根源是缺乏学习的兴趣。只有培养好学习的兴趣,才能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入手:高校重视“软实力”的建设,加强教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教师要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师生情感交流,采取多元的考评方法;大学生也要增加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方向,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
    13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翻译策略
    余高峰
    2011, 33(2).
    [摘要](4032) [HTML](0) [PDF 676.98 K](8681) [Cited by](1)
    摘要:
    关联理论认为人们的语言交际实质上是一种示意—推理过程,说话人提供最大关联的信息,听话人则根据语境对信息进行处理,挑选关联性最大的假设,获取最佳关联,准确地理解说话人的意图,使交际获得成功。关联理论也把翻译看作是一种交际行为——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示意—推理过程或行为。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是沟通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以实现成功交际的桥梁,扮演着双重的角色。故译者应充分考虑译语环境下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视具体情况采用顺应译语文体规约的归化翻译或保留原文特色的注释性异化翻译策略,以帮助译文读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达到最佳交际效果。
    14  应用文体翻译研究的定位与范畴
    方梦之
    2011, 33(2).
    [摘要](2648) [HTML](0) [PDF 691.01 K](5125) [Cited by](1)
    摘要:
    应用翻译理论研究是整个翻译研究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它在作为翻译学科框架的Holmes路线图中没有地位。本文对该图作了局部调整,明确了应用翻译研究在译学的整体框架中的定位,它与文学翻译并列,共同构成理论研究中的专门理论研究。应用翻译的理论范畴主要包括6个方面:应用翻译的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微观研究、分类研究、术语与术语库、翻译的地方化与全球化。
    15  机械系统集成实验教学方法的构思与实践
    徐名聪 周晓玲 汪中厚
    2011, 33(1).
    [摘要](3045) [HTML](0) [PDF 636.30 K](3727) [Cited by](1)
    摘要:
    论述了影响我国机械类专业基础实验教学质量的存在问题,构思了机械系统集成实验方案试验台的设计目的和设计思想,分析了该试验台的组成原理,介绍了试验台的功能以及开设该实验后的实际教学效果。
    16  以学习为中心的科技英语口译课程设置
    熊秋婷 刘 芹
    2011, 33(1).
    [摘要](5997) [HTML](0) [PDF 635.92 K](5015) [Cited by](1)
    摘要:
    以理论和实证研究为基础,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科技英语口译课程。该课程分为中级和高级两个阶段,分别围绕“购物”、“餐饮”、“外事接待”、“旅游观光”和“礼仪祝辞”、“参观介绍”、“对话访谈”、“商务谈判”四大单元展开。教学中注重口译基本技能和科技英语术语及知识的普及。每堂课遵循“基本知识和技能介绍”、“现场口译资料演示”、“模拟情景口译”和“师生评估”的流程进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该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估模式,对学生课内表现、课后阶段性作业进行自评、互评和师评,结合期末大考构成学期总分
    17  从《诺顿美国文学选读》看美国文学经典重构
    金文宁
    2011, 33(1).
    [摘要](9376) [HTML](0) [PDF 658.12 K](8253) [Cited by](1)
    摘要:
    以《诺顿美国文学选读》为主要资料,察看在美国多元文化主义影响下近30年来美国文学选读对美国文学经典作家作品的不断重新认定,通过描绘这一权威美国文学读本对弱势群体文学的逐步关注,揭示了弱势群体文学在美国正在得到高度重视,并且对繁荣美国文学作出贡献。
    18  “机械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
    杨丽红 甘 屹 徐名聪
    2012, 34(2).
    [摘要](2824) [HTML](0) [PDF 1.21 M](3871) [Cited by](1)
    摘要:
    “机械结构设计”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前沿必修课,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多,综合性强,学生掌握起来有较大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实验和课程设计相结合的模式,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传动系统等部件结构设计原则和步骤,初步形成机械结构设计思想,具有一定的独立设计的能力。
    19  苏格拉底教学法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 启示和作用
    郑大湖
    2012, 34(2).
    [摘要](1992) [HTML](0) [PDF 1.10 M](3976) [Cited by](1)
    摘要:
    为改变我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重知识传授,轻思辨能力培养的现状,受苏格拉底教学法的启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围绕主题不断提问来启发学生思考,将传统的知识型教学,转型为知识、思辨、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辨的能力。
    20  伯克修辞学之戏剧主义的后现代思想 及其重要启示
    邓志勇
    2012, 34(2).
    [摘要](2334) [HTML](0) [PDF 1.96 M](4274) [Cited by](1)
    摘要:
    伯克修辞学的戏剧主义是当代美国修辞学最重要的理论,它蕴涵了后现代思想。这种后现代思想体现在戏剧主义反驳科学主义、逻辑实证主义以及结构主义,揭示知识、真理和现实是用符号建构的修辞产物,表明它们不是完全客观的、固定不变的。指出了戏剧主义的后现代思想给人们的重要启示。认为这种后现代思想为修辞学走向复兴作出了贡献。
    期刊信息
    •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理工大学

    • 主       编:盛 春

    • 地       址:上海市军工路516号

    • 联系电话:021-33817286

    • 电子邮件:xbskb@usst.edu.cn

    • 国际标准刊号:1009-895X

    • 国内统一刊号:31-1853/C